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 >

技术创新驱动智慧枢纽机场建设

来源:空中丝路峰会 作者:杜晓铭 
2022-01-11 17:14
   一、国内枢纽机场现状和趋势
    截止到2021年8月份,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航空口岸一共是80个,涉及到的机场83个,其中有65家机场是以国际机场来命名的,可以看到不是所有的国际机场都是国际枢纽,目前已经形成了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这样的国际航空枢纽,另外还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这四个比较大的世界级的机场群,还有像成都、昆明等等这些29个具备了国际枢纽作用的区域性的枢纽机场。机场的分工定位都是比较明确的,与其他的交通方式都在交互的衔接,来发挥互联互通的作用。
    机场的营收依赖于流量,枢纽是得流量者得天下,根据2020年民航局的数据,枢纽机场的吞吐量占到全国机场总吞吐量77%,其中四个世界级的机场群占到了48%,可以看到这种集聚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根据业内的统计,可以看到国内的干支机场间的直连航线覆盖率是25.6%,而支线机场之间的直线航班的覆盖率只有0.6%,随着中国民航的运输总量的开始增长,现在的直连航线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旅客对追求幸福向往,也达不到出行的需求。
    如何在未覆盖的机场之间搭上一个航线,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个工作,中国航信也协助民航局落地了国内中转旅客的跨航司行李直挂的服务,这也是2019年民航局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中转的效率和便捷性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尤其是在航班的延误情况下,容易导致旅客相关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狭义中转是在不断下降的,而广义中转是在不断提升的。狭义中转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同航次的中转,以及是由航司或者是由OTA所售卖的衔接起来的航空产品,而广义的中转很多产品是旅客自己来衔接的,这种其实并不是一个重复的产品,但是如何能够把这些旅客自行衔接的中转,把他服务好,这是现在民航局要做的一项重要规律。
    枢纽机场现在的一个统计现状,可以看到整个国内机场的中转率是整体偏低的,中转率和吞吐量是不相匹配的,根据国际上对于国际枢纽的定义,中转率达到30%以上的机场才能称为叫国际枢纽机场,而现在国内比重最高的昆明机场,它的中转率依然只有接近20%,还不到20%,而同时根据民航局的规划,对于国内的枢纽机场,同时还有轨道交通的分流率也要达到30%以上,这就可以看到枢纽机场如何能够贯通起来,如何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联通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二、智慧机场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机场都是智慧机场,但是所有的枢纽机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肯定是要往智慧机场方向来发展,民航局现在定义的四型机场,其中智慧机场可以说是其他三种要素的机场一种体现,也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航信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的想法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个是叫机场间的协同,一个是叫机场内的协同。
    机场间的协同就要实现机场内部所有的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互通互联,服务的衔接,机场间的协同,因为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的服务,现在越来越多不是本机场自己就能够实现的,打个比方来说,刚才我一直在提到的中转,现在的中转服务并不是只有中转枢纽站它能够提供的,比如说上站它要进行中转旅客的识别,要进行行李的处理,到中转站的时候,中转站才能知道这个旅客是中转旅客,才能进行服务,比如说咱们现在民航局今年年底要实现的所有千万机场实现行李的全流程跟踪,也不是一个机场能实现的,因为每个机场只有我自己的出站的数据,上一站的数据我是没有的,就需要所有的机场来共建,来把自己的数据贡献出来,拿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才能打通我们所有机场之间数据的壁垒,这个跨航司的行李中转,不仅仅在国内实现,其实中国民航已经在和其他像港澳台以及澳洲地区也进行了数据的交互,我们希望能够用中国民航的体制机制的优势,以及整个民航的对于信息化的热情,带动整个世界行李的跟踪也能够发展起来。
    其实最终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了两个协同以后,希望达到五个一的目标,全国互联一张网,这个中航信已经实现了,全国所有机场其实都在一张网里面。还有数据赋能一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平台,一个是机场本场应该有一个大平台,整个中国民航也应该有一个数据的大平台。第三个是机场运营一张图,现在的机场运营其实不是光靠对讲机,我们在机场AOC通过一张大屏可以看到整个机场在各个环节保障的情况,以及它航班的一个统计情况。第四走遍全国一张脸,这个是民航业速成的YID,这也是一个标准,YID就是一张脸可以走遍所有的地方,这一张脸是可以先在本场内实现一张脸,在所有场景都能应用起来,一张脸也可以在未来希望能够在所有的机场用一张脸都能够走遍,大家不用出示身份证了。最后就是个性服务一终端,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你所有想做的事情。
   一是便捷出行升级
   第一个方向是我们的智慧出行,从2017年航信首先做了一些尝试,就是航信通,大家更直观的理解就是电子登机牌,用无纸化通关的方式,2017年航信在全国推广了这种方式,大家可能对航旅纵横比较熟悉,用航旅纵横不用去打登机牌了,其实我们还支持了所有航司,所有机场都可以实现电子的二维码通关方式。
    第二个就是全流程的自助方式,其实自助的概念出现很久了,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就已经自助飞机非常多了,但是自助的行李,自助的安检,自助的登机这五年之内,其实才刚刚的发展起来,全流程的自主也是在2018年的时候,在这个机场才刚刚实现,现在其实已经变成了各个机场的一个标配了。
    第三个出行方式的升级就是全流程的刷脸。其实除了刷脸以外除了虹膜、指纹都可以,只不过刷脸的成本最低,它的更便捷,识别率更高,所以说现在从2020年,去年的广州机场跟航信已经首发了YID,就是在机场里边所有的场景只要用到人脸的地方,只要用到进行身份验证的地方都可以用全流程的人脸方式进行实现。
   二是机场全域协同
   智慧运营方向一个直接体现就是叫机场协同角色系统,简称叫“HDM”,这是业内的一个说法,航信的HDM其实是结合了航信的特点,因为航信有旅客服务比较擅长,所以我们在整个对于航班保障的时候,还结合了航信对于旅客服务的一些内容,这个和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机场的全域协同主要是说把机场,航司还有空管结合在一起,把场内的各种数据也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让一个航班保障的每个节点,它的数据是连通的,服务是衔接的,这样能够让一线的情况很快的直观的能够显示在他的中层去,中层的一些结果很快在他的高层那儿能够看到一个实际的情况,而同时指令还能下得去,这样一个最大的直观体验,就是航班的准点率提高了,这是2019年的时候,我们民航局要求全国千万机场都要市场HDM这个系统,这是这个产品。
   三是运营可视化
   这是比较直观的一个表示,就是刚才我说的一张图,其实这张图里边包含了大数据、物联网等等技术,可以看到我们在AOC的大屏上可以看到实际的情况,也看到方针模拟的情况,最终达到数字卵生机场的概念和一个效果。
   四是跨航司中转旅客服务
   跨航司中转刚才我简单向各位领导汇报了一次,其实跨航司的中转,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响应民航局的号召已经在做了,2020年的时候推出了中转通的中转的产品,这样可以进行中转旅客的识别,在始发站可以把他的行李条标示出来,在今年的4月份我们也联合了长沙机场,还有民航局也跟我们一起召开了一个中转便利化,也是跨航司行李直挂业务的发布会,同时成立了跨航司中转的机场联盟,现在中转系统已经在全国13家的机场和机场集团已经在应用了。可以看到的数据,我们现在统计跨航司的中转其实占到了整个中转的72.9%,这种同航司的以及同乘航班的中转只有27%左右,这个比例我相信我们还会进一步的提升,旅客的体验也会更加好。
    其实从长沙来看,长沙机场它也是提供了很多的跨航司中转的服务,旅客在上站你把行李托运了以后,在中转站的时候,如果你是跨航司的不需要再取行李了,自然会有人把你的行李放到下一段去,你可以用你的时间去机场转一转,甚至时间长的话,去长沙市里转一转,去看一看,尝尝长沙本地的美食。
    我们的中转包括几种功能,简单说一下跨航司的行李直管、机场中转的服务保障、旅客预约以及中转行李的保障服务。我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这种中转旅客的预约会非常多,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场具备了跨航司中转的能力,它会给予很多的渠道供大家去申请服务,我们的出行会更简单,也会愉快。
   三、中国航信助力枢纽机场智慧化建设
   主要体现在三个机场,一个是北京大兴机场,大兴机场在2019年的9月25日投运营,航信在这里面是投资建设了离港系统,离港系统承建了安检系统还有旅客服务系统,大兴机场其实有很多的第一,它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助化,全流程的人脸以及第一个大规模实现了自助安检,大家从大兴机场都走过,可以体会到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还有今年6月27日投运的成都天府机场,它的新元素也很多,我们看到有一点,就是天府机场人脸的登机率是全国机场最高的,80%的航班是用人脸登机的,我觉得这里面天府机场还是敢为人先,很愿意去尝试,给我们航班旅客延误的保障服务也是在天府机场首家。
还有一个,今年8月12日投运的青岛新机场,这个机场是航信用的航线方案最全的,从它的整个机场的最强大脑就是它AOC的HDM的建设,以及行李、安检等等,基本上我们建设20多个系统在青岛新机场,青岛综合新机场其实在中国也是这次的切换,难度是非常大的,它在一夜之间把老机场停掉,新机场启用,这里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最后,我想说除了这三个机场以外,在我们“空中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的国门首都机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人脸的登机到行李的阿尔法追踪,阿尔法追踪首都机场是在全国率先实现的,在去年的时候,我们民航局的六个点三条线,它是其中一个,而且也是这次民航局和奥组委要向全世界来展现的一个行李进行追踪的重要的一个试点和节点。
   四、携手同行,共创未来
   未来枢纽的建设,肯定会是一个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刚才我介绍的是全国机场间的协同,我想未来通过“空中丝绸之路”可以达到全世界所有机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的协同,服务的衔接。

(本文内容根据“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文/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业务部部长 杜晓铭

编辑:成橙
------分隔线----------------------------